2006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6年校友文萃 >

汾河流水哗啦啦------------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1-12  【字体:

汾 河 流 水 哗 啦 啦
—— —首山西歌谣引起的怀想
郑波光 (厦门) 初20组 高五组1班

    现在忘性大了,但早上洗晚,鬼使神差,我情不自禁唱起一首山西老歌《汾河流水哗啦啦》完整唱下,反复多遍,山西岁月电影似的闪过脑海。1963年9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山西沁县中学,1976年2月调到太原师专,1992年3月底离开山西调回厦门,山西岁月近30年,而且是人生最为黄金的岁月,实在难以忘怀。

    回忆是片沼泽地,陷进去就难以自拔,30年是个什么概念:中学教员,大学教员,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国内外学术界,山西文艺界,尤其是山西作协、太原作协,山西美学学会(后二者我都是常务理事)山西高校,山西社科院,山西出版界,报界,电台,电视台,数不清的人、事,一旦陷入回忆,真拔不出腿来。

    我还是找一块回忆的“干爽地”走,就《汾河流水哗啦啦》吧!

    1963年我到沁县中学当初中语文老师,认识的本校音乐老师叫蒋清奎,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老师,他创作一个大型戏曲,题目已忘,配曲全是他一手编写的,戏在沁县大礼堂演出后,唱段马上在全县流行,多年后,我才知道他编的曲调,是属于山东吕剧的唱腔,很有味道,又很别致,因为沁县属晋东南,晋东南流行的是上党梆子,上党是晋东南专员公署长治的地名,曾有个有名的战役“上党战役”就发生在此地。上党梆子,高亢凄厉,激楚苍凉。吕剧平和,委婉抒情,自是别有风味,当时沁县人唱得如醉如痴,连我这刚从东海之滨到黄土高原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沉迷俄罗斯苏联歌曲的人,也深受感染。蒋清奎老师1964年就调往太原,在山西省文化馆搞音乐工作。临走前,他在我笔记本上抄送他写的一首歌《汾河流水哗啦啦》,落款分明写着“1964·4·8山西沁中”,我们相处还不足一年。这首歌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题曲,蒋老师编的曲其实也不错,只是低沉一些,没被采用,后来流行的是另一位作曲家作的曲。

    今天我不由自主唱的这首歌,忽然注意的是歌词内容的逻辑关系:

汾河流水哗啦啦,
 
阳春三月看杏花;
 
待到五月杏儿熟,
 
大麦小麦又扬花;
 
九月重阳你再来,
 
黄澄澄的谷穗,
 
好像是狼尾巴。

    这首歌词是一幅连一幅连环的山西美景,概括春、夏、秋山西农村自然界的最美点:汾河流水、三月杏花、五月杏熟,大小麦扬花、九月谷穗,离别第二故乡山西已十四年了,唱起这首歌,精神油然神往。美总是让人心情快慰的。

    这首歌词,节令感特别鲜明强烈,哪个季节,哪种作物登台亮相,献出它的最美,歌词明白无误告知,它写的虽然是山西风物,但它似乎提示着长住城里的人,不要忘却造物主四时奉献的美景与美物,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对造物主和劳动者的无私奉献,要知道感恩。

2006年8月10日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