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5年校友文萃 >

清美、恬淡、明快----------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1-20  【字体:

清美、恬淡、明快

——读画家戴慧文同学的画

郑波光 高五组1班

     
 

     当中学教员12年半,还应景画过点画。从1978年开始在中文系教大学,直到2004年底63周岁退休,为了能胜任当大学文学教员,不敢分心,不敢懈怠,只搞文学,远离美术。

     去年2004118日光明日报用大半版刊登戴慧文美术作品专栏,还有一篇《诗化自然:戴慧文的艺术》作了评价,“诗化自然”是点睛之笔。同月,130日慧文邮一份报纸寄赠,上写“波光兄正之”。此事如负债一样一直压在心头,最近看芙蓉网登出慧文兄美术作品六幅,勾起我的心事,不敢说艺术欣赏,权且作为读文学作品,故写“读画”,算是班门弄斧,不过都是校友,茶余饭后,也不担心贻笑大方了。

    戴慧文是我国光中学从初一到高三同窗,戴慧文最好的朋友铁哥们是“松竹友”,我不是,但1977年我结婚在泉州巧遇李远荣同学夫妇,当时他告诉我学校将我划为“松竹友”“同情分子”,我浑然不知,但我高兴自己荣幸成为他们友好小团体的“外围”。我与“松竹友”诸同学相处友善,在我不幸蒙冤受屈的国光最后一年岁月里,“松竹友”对我依然友好,其中有两位特别善良,第一是陈懋强,他住在国光近处,天天来学校陪我聊天,第二位是戴慧文,他掌握美术室钥匙,仍然让我每天在美术室练习画画,准备考美术学院。虽然有个别人劝他们远离我,免受牵连,他们仍不为所动,实际不光他们两人,大多数松竹友同学都很善良,说句笑话,我这自己并不知晓的“外围”没白当,绝大多数松竹友真不愧松竹之天性纯洁。

      戴慧文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是著名版画家古元的入室弟子,曾任古元创作室主任,毕业后在光明日报,退休前是美术摄影部副主任。在国光中学读初中时,他就很爱画画,记得当时常在课本上画古代中国戴盔甲的武士,他是天分很高的学生,一年他病在家数月,靠在家自习,期末成绩仍遥遥领先。他画好,诗也好,诗最好的是陈懋强,还在学生时代,陈懋强就象职业诗人一样,相当醉心于现代新诗的写作,在练辞练句上几乎一刻不停地不断推敲,我一直认为陈懋强没有走职业诗人道路,是中国当代诗坛的损失。04619日陈懋强光临寒舍,“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为人低调,谈锋甚健,三十余年未见,我深感陈兄为民间高人、隐者,恍若《论语》记载的“荷蓧丈人”。戴慧文的白话诗,构思奇巧,意象清新,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光明日报以“诗化自然”概括其画特点,我一点都不奇怪,还感到十分的贴切。好,言归正传,下面谈画。

      美有种种,浓艳之美,清淡之美,是一种分法;高远之美,媚俗之美,又是一种分法;此外还可有别的各种分法。读慧文的画,为尘俗繁忙的心,会沉静下来,“草原九月”,山坡草还绿,山谷山颠树已黄,高远云天天幕之下,两匹骏马悠闲吃草嘶鸣,工艺美术式的大色块,显示版画系出身的戴慧文特定的艺术功底和审美趣味,给我们欣赏者的却是清丽、明快之美感。芙蓉网上首幅“秋雨霏霏”,一般“秋”容易与“愁”联系,愁云惨淡,灰暗朦胧,但此画却反其道而行之,显出秋高气爽,透明之感,明快之感,红叶,白桥,打伞的人影,水边空舟,淡雾不是朦胧,反显清亮透明。中国画“清江放舟”,江在画中虽占空间很小,却是视角中心,突出“清”“白”,山头巨石绿树小亭,江边船,近崖远山,色彩淡雅,整体突出作者心灵归真返璞之“清”意。慧文画中诗意不是古诗意境,而是现代诗意境,它并非引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新世纪“当下”“特定”即画家本人“主体”之感,画面给人这种感觉,不排除有一丝东方自古延续至今的境界之脉,更多是横向从西方某种油画意境之借鉴点染与生发,你看那幅水彩画“燕溪夕照”,“夕”是中国古诗喜爱的遐想,但此画能让人想到中国古诗意境吗?恐怕不能。它又不是俄罗斯风景画家列维坦和希什金的味道,也不象西欧风景画经典的味道,哪一国的味道也不是,它只是我们的国光校友戴慧文独特发现、独特感受,独特表现的他主体的味道,暗的林影,亮的水光,还有戴慧文尤为钟爱的自由自在静静吃草的马儿。很能代表戴慧文审美诗意追求的是登在光明日报头条大幅水彩画“秋山欲碎”。慧文追求清美清丽,拒绝媚俗的浓艳,这幅画是最好的说明。慧文长住北京,文革中我曾与慧文等一群青年男女秋天到西山八大处欣赏红叶,然而此画是写意画,又象国画之泼墨画,只是一种氛围,一处秋山,无需细辨。整幅以大山为主体,顶上只有一条窄窄的蓝天和白云,大山分上下两部,上为朦胧浑然一体的红色,下为隐约可辨的树冠,一团挨一团,间隙中可见些许树枝树干,整体蓝紫泛绿,整幅画是朦朦胧胧,这是秋山之醉态,还是看秋山画秋山人的陶醉,人的醉眼朦胧?秋山本是浓艳的,画家这种处理,将浓艳朦胧化,就是化解了浓艳,朦胧中又让色彩在冷色暖色交融中生发出丰富迷离,更耐人鉴赏。他的“长城之秋”、“秋艳”,在绿意山峦间,红叶点染都控制在艳而不腻分寸上,显出清美之美学追求。

      最后读版画“叶落归根”,画面也极清美,巨大的画幅主体是树干,这是祖国之谓,故乡之谓,母亲之谓,树之巨大,显示儿女对祖国、乡土、母亲之崇拜深情,叶之细小显儿女之谦卑、恭敬与虔诚。我在第二故乡山西生活二十八年半,更能体会游子思乡的心绪,慧文此画画出旅外游子共同的心绪,虽然我归根福建故乡十有余年,但我仍要感谢戴慧文此画所表达的万千游子普泛的美好的愿望与心绪。

 
 

 2005730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