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巫庭光(泰国)高六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1-18 【字体:
大 中 小】
母 亲
|
|
巫庭光 (泰国) 初21组 高六组
|
|
|
|
「编者按」 <<母亲>>一书是真实的故事,是校友 巫庭光与母亲所经历的其中一段苦难史实。此书于今年分别以中文和泰文在曼谷出 版,是儿女献给九十一岁的母亲——甜桃妈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母亲>>一书中记述了甜桃妈妈的故事。她是文盲,她靠自学,靠记 忆,用民歌、用诗篇写出了自已忧郁的心声,写出了自已的血和泪。记载了一个乡下少妇带着年幼的儿子穿州过省,跨国行乞,徙步到南洋寻 夫的传奇经历。看了<<母亲>>一书,谁不潸然泪下?谁不感到天下最宝贵的是亲情,是毅力,是家庭的温馨?但愿这个世界不再出现像甜桃妈妈和巫庭光校友这样的苦难,但愿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心和阳光。 我们 衷心祝福甜桃妈妈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
|
|
|
|
|
|
|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一生辛苦, |
|
但对子女的关爱始终没有停止。特以本书 |
|
奉献给敬爱的母亲…… |
|
|
|
|
|
|
第一章 母亲的诗歌和故事
|
|
|
|
|
|
在我桌上放着一本破旧的褪了色的小本子,这就是母亲亲手抄给我的歌本,这歌本我看过几十遍,歌本是母亲的低泣,是母亲的悲号……有些也是母亲的劝世文。
|
|
|
|
|
|
< 一 >
|
|
|
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女人,从小生活在暹罗(今叫泰国)北柳府地区,从小没有上过学校,只有 外祖父经常讲故事和教她识一些常用的中文字,她十九岁就到曼谷总火车站旁华侨集居的平民区一家手工织布小作坊里当织布女工。在这期间 ,她非常好学,只要遇到懂得中文字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逢人就问,使她的中文字认识了不少,也接受了许多文明革新的新思想。正像她诗 歌所写的:
|
|
|
|
抄起歌子 字眼多,我本没有上学过, |
|
|
|
尚若字眼 有差错,诸君看到莫怪我, |
|
|
|
如若抄写 不太好,希望多多指教我。 |
|
|
|
我今识字 免费钱,读书只要用心坚, |
|
|
|
又要织布 又要读,没有空闲的时间, |
|
|
|
见人来坐 都见问,老师就有几百个, |
|
|
|
只有学读 无学写,环境所迫难完全。 |
|
|
公元一九三五年,父亲从家乡来到泰国,住在他二哥的家中(正是我母亲织布的作坊),由于 他二嫂的冷酷无情,他只好去当“新唐”——做学徒工。他在家乡时上过几年教会学校,在当时也算是一位开明的知识 青年。由于经常见面,母亲经常向他请教不认识的生字,而父亲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解给她听,就这样,正像母亲所写的“字为媒” :
|
|
|
|
皆因好学 来恋爱,两人结合字为媒, |
|
|
|
天长地久 连理枝,谁知半途就分开! |
|
|
|
|
|
< 二 >
|
|
|
他们恋爱了结成了夫妻(当时他俩是不受封建束缚的进步青年)。
|
|
|
由于当年的暹罗(泰国)经济很落后,一个当学徒的青年要养一个家谈何容易,特别是 母亲一年生一个孩子,原来的织布女工的收入就没了。所以婚后两年多,想尽办法寻求出路,也曾离开曼谷到泰南素叻府去种菜和做割胶工人 。在泰南刚出生的一个孩子病死,父亲自己也差点命丧该处,所以不得已回到曼谷来。环境所迫,父亲只好要求母亲暂时回唐山乡下祖父的老 家寄居一段日子,等他生活略有着落,马上接母亲回泰国团聚。母亲是一位贤慧的顺从的旧社会女性,同时又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人,虽然千 万个不愿意分离,最后还是不得不分离。临别前的晚上,两人依依不舍泣别,千言万语,海誓山盟…… 母亲告诉我,他俩当晚点了香,对天发 过誓:“谁要是变了心将不得……”。第二天,母亲牵着姐姐,带着少得可怜的随身衣物和尚在肚子里的我,回中国 广东省丰顺县金湖乡湖下村——祖父的老家去了。
|
|
|
|
无钱无米 我忍耐,无衣无穿我心愿, |
|
|
|
含辛受饿 我无怨,多少辛苦我心甘, |
|
|
|
子女一年 多一个,无法叫我回家乡, |
|
|
|
回到唐山 更受苦,咬姜饮醋等着郎…… |
|
|
中国人因为在家乡贫穷无法生活才背井离乡到海外闯天下,总想将来赚到钱回家乡买田 买地荣宗耀祖。只有我父亲不但没寄钱回家,反而把妻子儿女送回来,增加老家的负担。加上母亲是一个矮小瘦弱的女人,担水砍柴的粗活都 不会干……。挨饿、受冻、被人欺、受人气……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母亲写信告诉他还在泰国的父亲(我的外祖父 ),绝望地说:今生今世恐怕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
|
|
|
|
|
< 三 > 我的出生
|
|
|
一九三九年冬天,农历十月廿七日深夜子时, 最不识时务的我投到了这饥寒交迫、冷酷无情且是战火连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间来。据妈妈说:我是在伙食间出生的,当时我们没有被 子盖,还是老祖父把他的被盖在我身上。母亲最初给我取的名字是“寒光”,意思一是在寒冷的深夜出生的;二是在战争时刻, “寒光照铁衣”的时候出生的。后来还是老祖父不同意,按照乡俗,我是排在“廷”字辈,所以该叫“廷光 ”。 母亲在生我姐 姐“红光”和早死的哥哥这两胎时都没有补身体,当我出生时母亲身体虚弱到顶点,产后不单没有进补,连煮熟的咸菜都没得吃, 所以根本没有乳水。(我细叔母是个极自私又势利的人,而我细叔父是土里土气、只会听老婆命令的人)幸亏我老祖父,打听到同村有位树根 婶最近也生了一个儿子,她身体很壮,乳水太多,天天都要把乳水挤掉,就这样,老祖父替我认了一位乳娘,天天拿碗盛了乳水来喂我。(树 根叔后来全家搬到台湾基隆港住。卅多年后,树根叔参加台湾巫氏宗亲赴泰,庆贺泰国巫氏宗亲总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我们见了面。第二 年我以泰国巫氏宗亲总会副会长的名份到台北参加“台湾巫氏宗亲会”成立大会。会后,我带着太太和子女,特地到基隆码头区拜 见了我的乳娘——树根婶,并献上金耳环等礼品,作为报答她老人家救命之恩。
|
|
|
|
回到湖下 真惨凄,无钱回乡被人欺。 |
|
|
|
三餐食的 饭汤水,冬天无被又无衣。 |
|
|
|
|
|
|
< 四 >救星
|
|
|
|
一周岁
|
|
就在我出生未满月的时候,母亲突然接到她父亲的回信,说他己通知家乡的亲戚,让我母亲搬 进他的老家居住,他正在变卖泰国北柳府的所有家当,争取最快的时间内回乡与母亲团聚。 这真是天降的福音,我们有救了!正像唐诗中写的“山穷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这样,母亲牵着姐姐,抱着未满一个月的我,蹒跚地走了将近一整天(湖下村距离外祖父的老家石江乡约 六公里)才住进了外祖父母的家。外祖父的老家是单家园老屋,建在黄屋寨和下曾村之间。一进大门是天井,再上去是大厅,左边是厢房,后 面是过道、睡房。过道的左边是厨房、柴间及养猪的地方。我们母子三人就住在这孤孤零零空空荡荡的房子里。
|
后来遇到三哥转,见我母子冷凄凄。
|
给我棉衣母子穿,永世不忘他恩义。 |
|
|
|
|
|
话说我三伯父巫建文,他是在梅县做牙科医生,当他听说五弟妇由泰国回来,最近又生了一个 男孩……。就赶快回湖下要见我们,可是我们已搬到石江乡了,他又立即赶到石江乡,当他看到我们孤孤零零的三母子时眼泪流 下来,内疚地说:“怎么能这样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如何对得起远在海外的五弟……(我父亲排行第 五)。” 所以我母亲的诗中提到,永世不忘他恩义。 不久,外祖父母乘坐曼谷开往汕头的最后一班船回到汕头,回到家乡(不久日军登陆汕头,航行从此中断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温馨的世外桃园里度过的。我们母子三条命是外祖父母赐给的,母亲对她父母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在她日后的诗句中 可见:
|
|
|
|
|
|
|
十念母亲 |
|
|
|
一想母亲 日落西,母亲在家真孤凄, |
|
|
|
行路坐立 靠自己,无依无靠真惨凄; |
|
|
|
|
|
|
|
二想母亲 月半天,唐山一别几十年, |
|
|
|
铁树开花 难见面,何日母女再团圆; |
|
|
|
|
|
|
|
三想母亲 黄昏时,北风吹来冷悲悲 |
|
|
|
人人养子 为待老,母亲子女各东西; |
|
|
|
|
|
|
|
四想母亲 烧早香,思想母亲泪两行, |
|
|
|
烧着香纸 告天地,保佑我母身健康; |
|
|
|
|
|
|
|
五想母亲 月出东,千里路遥信常通, |
|
|
|
信虽有通 难见面,愁母还在饥饿中; |
|
|
|
|
|
|
|
六想母亲 月半天,想到母亲泪连连, |
|
|
|
可怜我母 年已老,无一子女在身边; |
|
|
|
|
|
|
|
七想母亲 月正中,想母年老眼朦胧, |
|
|
|
煮饭担水 靠自己,整天均在苦寒中; |
|
|
|
|
|
|
|
八想母亲 月转西,年老无子真悲凄, |
|
|
|
女儿远离 难侍奉,还望老母原谅女; |
|
|
|
|
|
|
|
九想母亲 到天亮,穿好衣衫来起床, |
|
|
|
担心我母 在国内,孤独一人受寒酸; |
|
|
|
|
|
|
|
十想母亲 娘不知,日夜想娘不分时, |
|
|
|
千言万语 说不尽,情深似海穷措词。 |
|
|
|
|
|
|
念父亲 拜灵堂 |
|
|
(1978年母亲再次回乡) |
|
|
|
民国卅六 离故乡,归来父亲已仙亡, |
|
|
|
旧厝变成 荒芜地,母女重逢泪满眶, |
|
|
|
纸炮礼拜 父灵堂,黯念父亲泪汪汪, |
|
|
|
寸草春辉 恩未报,风停树静倍心伤。 |
|
|
|
|
|
|
坟前祭拜娘
|
|
|
|
离别母亲 泪双流,母女拥抱无限忧, |
|
|
|
想起母亲 年纪老,何日再来待跟头。 |
|
|
|
|
|
|
|
今日无缘 回故乡,闻知慈母已仙亡, |
|
|
|
家无兄弟 并叔伯,也无子女送亲娘, |
|
|
|
哀号痛哭 也无补,黄泉路遥流水长, |
|
|
|
何日再能 唐山转,后岭坟前祭拜娘。 |
|
|
|
|
|
|
母亲回唐山的八年,正是抗日时期。广东潮汕地区是国民党与日军展开拉锯战的地带,人民生活动荡苦不堪言,加上民国三十四 年潮汕一带闹饥荒,饿死许多人,大批难民逃荒,卖妻卖子,大多卖到江西省。在母亲的诗歌里也略有提及:
|
|
|
|
广东饥荒 真惨凄,拖男带女上江西, |
|
|
|
几多饿死 在路上,几多卖子又卖妻, |
|
|
|
几多锅灶 断米煮,草根树皮来充饥, |
|
|
|
我也在唐 受尽苦,肚子饿得叫天地。 |
|
|
|
|
|
|
(民国)
|
三十四年 大饥荒,满山猴头挖到光,(猴头:一种树根) |
|
|
|
满山赤蕨 折到尽,险些饿得我断肠,(赤蕨:一种野菜) |
|
|
|
无法也来 上江西,人贩做过有几帮。 |
|
|
|
|
|
|
在当年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艰难条件下,母亲还是以听天由命的豁达心情苦中作乐,参观欣赏各地的山水风 景、人情风俗,从她的诗歌可看到一些情形: |
|
|
|
广东饥荒 上江西,观山玩水古迹奇, |
|
|
|
天然岩石 多怪异,人情风俗各地宜, |
|
|
|
崇山峻岭 树木多,屋宇人烟太少稀,(注一) |
|
|
|
不论县城 市场里,尽是难民闹济济。 |
|
|
|
|
|
|
|
江西回来 经梅县,山峰环抱水相连, |
|
|
|
梅江大桥 景秀丽,水陆交通均利便, |
|
|
|
人情风俗 真文雅,市面繁荣气象鲜,(注二) |
|
|
|
适逢今朝 元旦日,男女学生游公园, |
|
|
|
梅州文化 特重视,青年尽是学圣贤。 |
|
|
|
|
|
|
注一:江西省为中国革命根据地,当地许 多人参加红军,经过国民党的五次围剿,死伤无数,最后突围,使得江西当时人烟稀少。故此 当广东灾荒时,才会有大批的难民涌入江西。
|
|
|
注二:梅县向来是个 文化名城,日本军未曾入侵梅县,所以当时有一片繁华、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而产生对中国的 下一代、对中国的前途寄予很大的希望。 |
|
|
|
|
|
|
日本鬼子打潮汕 |
|
|
|
日本鬼子 占汤坑,又寒又冷心又惊, |
|
|
|
拖儿带女 逃深山,许多死人丢路旁; |
|
|
|
逃脱的人 自庆幸,男人被捉去挑担, |
|
|
|
牛羊猪鸡 多损失,女人受辱更难堪; |
|
|
|
我今写下 作纪念,别忘鬼子打潮汕, |
|
|
|
六万万人 要团结,莫给外人来侵犯。 |
|
|
|
|
|
|
|
|
|
< 五 > |
|
好不容易等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母亲回暹罗(泰国)寻夫的心比谁都急,在海上水雷尚未清除 、海轮无法通航的情况下,在无法筹到路费的情况下,母亲断然决定带着姨妈和七岁的我步行回暹罗。一路当乞丐,走了七个多月,转了许多弯路,从广东省丰顺县石江乡出发北上,到韶关转入湖南,经衡阳折向西南入广西,经郴州、桂林、南宁折回小董(当时属广东管)钦州,到东兴(隔河就是越南的芒街)坐船到越南海防,再继续走到河内、南定、东河,越过大森林到达寮国士旺那曲百细。从一九四六年二月初六起身,至到七月廿五日到达泰国的乌汶。
母亲一路走来均作有片断的记录,下面请看母亲步行过番的诗歌:
|
|
抄本歌子做纪念,一路行乞到番邦, |
千山万水行到暹,几多辛苦受艰难。 |
|
遥望暹京路朦朦,可怜脚下不生云, |
一心只望团聚日,不怕江山隔万重。 |
|
正月就想来过番,路途遥遥感艰难, |
想搭火船欠盘费,鼓起勇气把路行。 |
|
二月初七起身时,风霜雨雪冷凄凄, |
一路苦行寻夫主,万水千山步难移。 |
|
来到虾麻洛井地,遇到匪徒魂魄离, |
幸得天神来保佑,并无半点损失呢。 |
|
二月初九到兴宁,兴宁地方不大明, |
因为赶路心要紧,未有入到市中心。 |
|
二月中旬到马坝,来到马坝宿一夜, |
日日路上都求乞,夜夜宿在草寮下。 |
|
二月十八到韶关,饥寒交迫步难行, |
万里迢迢寻夫主,不怕山遥路远程。 |
|
二月二十到红桥,查夜士兵真无聊, |
声声句句赶我出,拿出证据知华侨。 |
|
|
二月廿五到衡阳,回头怅望旧家乡, |
早晨赶路夜投宿,天涯寻夫似孟姜。 |
|
|
二月尾来到全州,饥荒严重乞难求, |
难民遍地同悲苦,日寇侵华害够人。 |
|
|
一天来到兴安时,身染疾病无钱医, |
随伴远行仃不得,咬紧牙根把步移。 |
|
|
三月行来到桂林,同胞一致抗日兵, |
市场到处都冷落,干戈满目尽灾民。 |
|
|
三月初十到柳州,柳州难民闹啾啾, |
政府设有难民所,粮食车送歇宿有。 |
|
|
三月中旬到南宁,乞有米粮又有钱, |
南宁地方多慈善,姊妹母子喜连连。 |
|
|
三月十九到小董,乃知小董是广东, |
广东行去广西转,广西行来又广东, |
行到晚饭来求乞,夜里宿在菜坪中。 |
|
|
三月二十到明阳,天明行到日西藏, |
谁知明阳多浪蝶,乡公所内人惊惶, |
即速叫我宿客栈,免惹是非事多端。 |
|
|
三月廿五到钦州,来到钦州把船求, |
求徐县政府船搭,我们一路乐陶陶。 |
|
|
三月尾来到莱洋,莱洋地方不细详, |
因为坐船来经过,未有求乞到市场。 |
|
|
四月初一到东兴,枪声凶烈惊死人, |
芒街打伏阻去路,歇乞半月才起程。 |
|
|
四月十五过海防,人生到此总凄凉, |
二日一夜受饥饿,水淋雨打到天光。 |
|
|
四月二十到海洋,披星戴月乞他乡, |
风霜雨雪都受尽,露宿街头倍凄凉。 |
|
|
四月尾来到河内,足跟生胝暗悲泪, |
肚中空饥口又渴,天时炎热实难为。 |
|
|
五月行来到南安,行到日落破屋藏, |
妹子沿街来行乞,遇到头家保生堂, |
怜心捐赠并车送,又写捐单有一张。 |
|
|
五月初来到南定,遇到头家姓曾人, |
捐赠盘费送我去,又做护照便行程。 |
|
|
五月尾来到东河,东河市小不奈何, |
无可求乞来度日,路中打仗不能过, |
幸遇贵人包头家,赠银屋住免憔劳。 |
|
|
六月行来过大山,路途危险真艰难, |
荒避山林人影断,山路野兽做同伴。 |
|
|
一山过了又一山,山路崎岖步难行, |
妹担行旅我背子,脚底行穿肉行烂, |
几多痛苦克忍耐。一程过了又一程, |
举目一望路茫茫,可恨山林路太长, |
夏日炎热天气暑,一身流汗苦难当, |
山又高来路又岖,肚中空饥脚又软, |
口又干燥路又炀,山中毒水不可尝, |
姊妹母子来求乞,山林无家人影断, |
身中粮米又存少,又饥又渴真难当, |
又遇匪徒来打劫,同情我们太凄凉。 |
|
夜里宿在大树下,六人惊得心慌忙, |
起有火炉来避兽,火堆照行满山光, |
山禽野兽都见到,声满山中各异样, |
想起我命真太苦,咬紧牙根走路忙, |
山谷深林多危险,神力庇佑保安康, |
世事万般苦情事,不比我苦真凄凉, |
千山万水多危险,舍死逃生寻夫郎。 |
|
不觉来到姓许人,三家头家尽欢迎, |
又捐安银有四百,不知何日到京城。 |
|
来到士旺喜盈盈,谁知巴病又来侵, |
会所头人都惊倒,即派快车送众人, |
|
|
来到百细会所里,会所头人好心机, |
日日诊脉来治病,仗义资财药来施。 |
|
|
七月廿五到暹罗,来到暹罗喜气多, |
一心都想出头日,谁知来到正冰波。 |
|
|
古时有个秦香莲,今时有个甜桃娘, |
千辛万苦寻夫主,谁知寻到变心肠。 |
|
|
|
|
< 六 >
|
|
看完母亲的行路歌,我沉醉在当年的回忆中,由于当年我只有八虚岁,许多事都没印象,有一些是很模糊,但也有些却是记忆犹新,永不忘怀,而且这些片断的回忆使我明白人生的意义,确定了我做人的原则。
|
|
|
|
|
|
路上
|
|
|
早上醒来,母亲抱我擦洗一番,给我穿上一套新衣裳说今天要带我去走亲戚,我真高兴,吃完早饭 ,外祖母抱我到阁楼上,把炒花生满满地装了我两裤袋。下了阁楼,我看到姐姐站在门柜后黯然地含着眼泪看着我们。我想:姐姐太可怜了,没和我一起去访亲戚,所以赶快走过去,要分炒花生给她,她摇头没出声,我只能安慰她,姐姐你别难过,晚上我一定把最好吃的东西留下来,带回来给你吃……。
|
|
|
|
|
|
离别的一幕
|
|
|
从离家的第一个傍晚路上,我就闹着要回家,接下来几天,母亲和姨母天天说要带我回家,但总是回不到家……路越走越陌生,回家的意念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地淡忘了。一路上,姨母挑着行李和粮食,母亲牵着我走,走没多远,我走不动了,母亲就背我,背没多远,母亲的喘气声和摇晃的步履使我不忍心,挣扎着下来走……最初一段日子,两脚酸软难熬,也不知是过了多久,自己已经习惯,能走整天而不必让母亲背了。记得后来走到广西新开的山路,沙公、小石都尖利非常,母亲用破布帮我包上双脚,破布走穿了,脚底流着血,还要走下去,沿途找些树叶野草垫上,扎起来再走……。
|
|
|
|
|
|
最后一餐
|
|
|
母亲本来还准备了一些钱(关金币)缝在我的棉衣里,也准备了一些米粮路上吃。但过不久,国民党的关金币贬得一文不值,而备用粮也快吃尽,往前走必须做乞丐,往回走也是要做乞丐。但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母亲的决心——往前走!就在那天中午,在一棵大榕树下,姨母把剩下的所有粮食:一小袋米和一包菜甫(萝卜干),倒在一起煮成了一锅“菜甫饭”,母亲一字一句地宣布:这是我们的最后一餐,吃完这餐饭后,我们就要开始当乞丐了……。我只记得那餐菜甫饭实在太好吃了!那种香味,那种兴奋的心情,我一辈子不会忘记。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这辈子到过许多国家,吃过许许多多的山珍海味,喜宴、庆宴、国宴,你认为什么东西最好吃?”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菜甫饭’!我小时路上吃的最后一餐的‘菜甫饭’!”
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母亲虽然是个弱小的女人,但她的刚毅、勇敢、坚强深深地引导着我和姨母,我们没有丝毫的悲伤、痛苦和恐慌,更没有怨天尤人的感觉, 我们坚定的迎接未来。
|
|
|
|
|
|
小乞丐的心情——随遇而安
|
|
|
当小乞丐必须心平气和,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当年的乱世,到处都是逃荒的难民、散兵、土匪,有好几次还遇上了土匪……。路上行人都是慌慌张张,而我们却很平安,记得有一次遇到土匪,不但丝毫无损,我还乘机向他们讨饭吃。俗语说:“秀 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倒想问大家:“乞丐遇土匪,到底谁吃亏?”
白天能讨到什么就吃什么,讨不到就饿肚皮,不管有吃没吃,路总是要走的。晚上到哪里就睡哪里 ——大树下、草坪里,更甚的是睡在屋檐下,天气很冷,我睡在靠门板的里边,母亲和姨母睡在靠人行道的外边。我们三人盖着湿透了的麻布袋。人行道上积着水,过往的人匆匆踩着积水,溅到母亲和姨母一身,我当时透过门缝往里看,店里空空的,我心里就在想:要是店主大发慈悲,让我们睡在里边该多好……!想着想着我睡了,这就是一个小乞丐的最高愿望!对我来说,只有感恩,毫无怨言。几个月的乞丐生涯使我深刻地理解到人性的善恶,恶人不但没有同情心,还会恶作剧的放狗咬人,逃得不快就倒霉。他们的残羹剩饭是喂狗的,绝对不会施舍给乞丐的……。而善良的人就完全不同,记得在湖南时,许多农村的穷人,他们同情我们的处境,把他们锅中唯一的口粮——米糠掺地瓜、豆腐渣,更可怜的是香蕉捣成糊状的东西,——分一些给我们,这些东西就是我也无法下咽!他们的心是多么的高尚……我只能默默地祝愿他们“好人一生平安”。俗语说:“出门看天色,入门看脸色”。我在几个月的艰苦锻炼中体会了很多,其中以辨别每个人内心的善恶的能力特别老到,几乎成为我的一种本能,这本能对我一生受益匪浅,我一生遵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避过了很多恶人所设的许多陷阱(在毛泽东极左的年代,也还能明哲保身,平安渡过)。
|
|
|
|
|
|
在东兴到海防的小火船上
|
|
|
我己不知道我们如何能上这小火船,只记得这小火船只有一层,可带乘客约卅人,船票是包伙食的 。(我们是免费上船的,当然没得吃。)我们当时是被招待坐到船顶上,船顶放着两大园桶的机油,还有好几萝筐的鸡和鸭子,还有煤炭和好几麻布袋的其它货物,都是些不怕日晒不怕雨淋的非常笨重的物品……。第一天,我们没吃没喝,晒了整天的太阳,傍晚时下了一场大雨,解决了口渴问题,但跟着来的是寒冷:一天没东西落肚,晚上海风吹来……,那种饥寒交迫的味道是很少有人真正体验过的。母亲首先想到把盖有鸡笼上的麻布袋取下来盖在我们身上。后来姨母还小声告诉母亲:“姐姐,你知道麻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我偷偷挖开一个小洞,挖出一个东西,姐姐你看,是马蹄。”母亲一看,高兴地说:“天助我们,我们有救了。”她对着夜空拜了三拜,接着就叫我们分开,在每一个麻袋上挖小洞,吃了十几粒后就必须用手指把洞慢慢补好,才能挖另一个麻袋。挖出马蹄后,用盖在身上的湿麻袋轻轻擦干净后,连皮带渣都吞到肚里去……。我们就遵照母亲订下的偷马蹄法则,以马蹄充饥解渴,度过了两天的海上生活。直到今天,我还是特别喜欢吃马蹄,而且是生吃。同时我总是要对下一代讲生马蹄救了我的命的故事。
到了海防,上了岸,进入了安南国界(今天叫越南),记得安南天气非常热,沿途有许多卖茶水的人在公路边摆卖茶水,一杯一毛钱。公路均是柏油路,在烈日下,柏油成了粘糊状,光着脚丫踩上去,滚烫的柏油粒在脚底下烫的我大叫乱跳……。后来学乖了,先往前看,找到公路边的一点草地,或一些垃圾,快步跑去踩在上面跳跳,借此降低脚底的热度,即使如此,每天还是发现脚底的水泡血泡不断增加 。其中最惨的要算母亲,由于她的脚步慢,所以她的脚底的肉烫熟了,烂了,最后烂肉干了,焦了…… 。我们谁都没有哭,没有叹,默默地一步一步的艰辛地、坚强地走下去!这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我想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这一步一个脚印集成的。
|
|
|
|
|
|
|
< 七 > 异乡遇贵人
|
|
|
也不知哪月哪日,到了何地。一天傍晚,我们走到一个城市,母亲停下守行李,己是晚饭的时间了 ,(讨饭最好的机会就是看准人家吃完晚餐正在收桌的时候)我和姨母俩搭挡又出发了,(我总是打“ 前锋”——进入人家店内讨饭,姨母总是把头笠拉得低低的站在门口作“后卫”。)当到了一家中药店(后来才知叫保安堂),真巧,他们正在收饭桌,哈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马上冲进去,看准那位中医师老板,(这点我很有经验,决不会看走眼。)就一五一十地用我唯一的客家话向他求乞,也不管他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明白我是进来讨饭的就是了……。奇怪!他听完我的话后用客家话问我 ,我一边如实回答,一边指着门外告诉他们那是我的姨母,他们马上叫我姨母进来谈了一阵子,最后叫我们带路找到了我母亲,一同回到保安堂。我太高兴了,今天肚子有保证了……。当晚老板吩咐厨师特别为我们做了一桌丰富的晚餐,当晚就睡在他们店里。第二天,下着毛毛雨,他穿着兰马褂黑布鞋,头戴呢帽,手上撑着一把雨伞,带我们去汽车站,替我们买了车票,送我们上车,车开了,他还站在雨中向我们挥手,他的身影渐渐模糊了,因为我的眼睛充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件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一直在问自己,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后来我想通了,这是他慈善为怀的做人宗旨。他希望人间充满温馨,世界充满互敬互爱,他施恩不图报,是希望像我这样的受惠者,将来十倍、百倍地去回报社会。我愿意,我一定要做一个以慈悲为怀的好人,我发誓!!
在越南遇到的贵人越来越多,如母亲诗中所写的姓曾的人,又赠送盘费又帮忙做越共的通行证,还帮忙做了法国的护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河市的包头家,他有两辆客车,专门穿梭在越南与老挝之间。越南、老挝之间隔着南北走向的长山山脉,这长山山脉和周围的丘陵地带是一片宽广的原始森林,在这森林里住的是未开化的山地土著,是法国的驻军和胡志明的游击队开战的战场,汽车要通过这原始森林必须走两天 ,森林中间有十几家华侨组成的一个小镇,小镇里有三家客栈,专门经营来往汽车住宿的生意。
我们来到东河市沿街讨饭遇见了包老板,当他知道我们要去老挝(寮国),最终目的地是要去暹罗找我父亲时,他非常同情并且非常乐意给予帮助,按照包老板的看法:要徒步走过这原始森林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森林中有狮子、老虎、豹、狼等野兽,森林中是法军与越共游击队的战场,怕被误杀,而且在森林里是很难讨到饭的,每天的三餐无法解决,特别危险的是喝水的问题,森林中很多水都有毒。包老板介绍:有一次他的车在中途轮胎漏气,在换轮胎时旅客们都下车休息,呼吸林中的新鲜空气,其中有一位旅客喝了山中清凉的泉水,到了老挝没几天就病死了。所以他建议,他有空房子让我们住,提供伙食费,让我们自己做饭吃,要多久有多久,等他的车哪一天有空位时就免费送我们到老挝。就这样,我们就在东河市悠闲的度过了十几天的假(不用讨饭、不用赶路),母亲则天天到包老板的公司里打听何时能让我们上车?十几天过去了,我们也打听到一个消息:由于战争的关系,这段大森林的路最近才开始通车,所以旅客特别多,按照目前的情况看,要去老挝最快也得等一个月,所以我们最后决定:将置生死于度外,我们徒步走大森林!!
在这原始森林中主要居住着没有开化的土著人,他们过着群居生活,每次见到我们,都很善良友好的对待。每当傍晚遇见他们,母亲就打手语,希望有吃的食品和有睡的地方,这时候,他们就会带我们离开公路,走一段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到他们聚居的部落(或家族),房子一律是用木头、竹和茅草泥巴为材料,全部都是高脚屋(房屋的柱子为脚,楼板都距离地面三米左右,楼下除了柱子外都是空空荡荡的,是放东西或养家畜的地方,上楼的梯是竹梯,晚上就拉起放在楼板上,白天才放下来,楼上中央有个火炉,整夜炉火不灭。食品有玉米、木薯,还有其它果子。晚上我们与他们同睡在高脚楼上,同吃着烤玉米、烤木薯、香蕉等。第二天招待我们早餐后才带我们到公路,继续我们的长征任务。
记得有一天,没见到一个土著人,天很快就暗下来,最后在公路边见到一个破草屋(可能是很久以前养路工人留下来的,我们就在那里过夜,母亲和姨母就在周围点燃几堆火堆,整个晚上不断听见野兽的吼声,母亲和姨母一会儿添添木头,把火堆烧得更旺,一会儿守在左边,一会儿转到右边,折腾了一夜,而我却呼呼入睡,一觉到天明。
|
|
|
|
顺利到达泰国后,结束了乞丐生涯
|
|
第十五天傍晚,我们终于来到唯一有华侨居住的小镇,其中有三家客栈,我们的出现使他们欢天喜地,因为自从包老板的司机把我们的事情告诉他们之后,他们就天天默算着日子,默默的祈祷,希望我们平安。今天是第十五天了,按照他们算来已是凶多吉少。想不到我们像天兵一样突然降临,他们为我们煮了丰盛的晚餐,大鱼大肉招待我们。他们说,我们在森林中平安渡过十五天,一定是天兵天将在保佑我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过了大山,到了寮国,在那里我们都尽量找华侨的会所,都会得到华侨会所的帮助,在土旺那吉,母亲的巴病开始发作,会所马上派车送我们到百细市,百细市的华侨会所负责人立即请医生替母亲治病,最后我们终于到了泰国的乌汶市,见到了等在那里已久的舅父,舅父带我们坐上火车直奔曼谷。终于在七月底到达曼谷,到达了父亲的家,结束了这七个月的乞丐生涯。
|
|
|
|
来到暹罗喜非常,欢喜今得见我郎, 谁知我夫无仁义,狼恶毒打满身伤, 悲悲切切切悲悲,泪断肝肠珠泪随, 行到海外寻夫主,我夫枭过陈世美, 先日恩爱似海深,今日见面是仇人, 可见我夫心肠枭,得时忘却旧时人。
大家请坐讲你知,来到暹罗更惨凄, 丈夫家财被占去,身中有病无钱医。 暗做贡头迫害我,又把美人计来施, 设法让夫毒打我,迫我夫妻来分离, 善恶到头终有报,害人害己也分离。 为善最乐在其中,作恶之人报应凶, 抢人丈夫被人占,回唐受苦又中疯。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人人过番车船坐,我今过番路遥遥。
四十年前别故乡,脚踏实地行路忙, 筷一双来碗一只,行乞七月到南洋, 人情冷落多变化,世事辛酸尽饱尝, 乾坤散落无聚首,昂首云天黯神伤, 满腹冤情无处诉,抄本歌子解心烦。
千差万差回唐差,一心想到要成家, 回到唐山受尽苦,几多辛酸忍耐他。
这本歌子看到完,略知甜桃受艰难, 唐山八年受尽苦,行乞七月回暹邦, 千里寻夫被遗弃,满腹冤情泪悲伤, 原想投江东流去,无奈幼子在身旁, 忍耐吞声再挣扎,一切希望在儿郎, 一句一字皆实事,海外寻夫故事扬。
|
|
|
完
|
|
|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