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四川是国光高十一组3班校友,南安罗东镇罗东村大珀人,1965年考取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是从农村走出的贫困子弟。他勤奋学习,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铁道系统工作。他表现优秀,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升至副部级,是国光母校的光荣。今转载北京交通大学的详实报道,供校友们赏阅。 ------------------------------------- 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忆当年 贫寒少年圆大学梦 黄四川1945年4月出生于福建南安农村,由于地理环境处于山区,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产量很低,当时村里既不通电又不通路,百姓家境普遍贫寒,黄四川父母因无力抚养六个孩子,其中两个姐姐很小就被送去当童养媳,一个弟弟刚出生就被送人。黄四川从小就懂事听话,体谅父母的辛苦,知道家境特别困难,从来不提过分的要求,默默地和父母共度难关,穿的是补丁衣服,吃得是粗茶淡饭,常年没有鞋穿,可以说忍受着饥寒交迫,就是因为黄四川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练就了他特别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父母看到年幼的黄四川聪明懂事、好学上进,所以尽全力供养他上学。上高中时,他每个周末都要走十几里山路从学校回到家中,帮忙干农活或家务,每次回家黄四川的父亲仔细称好四斤半米,遇到没有咸菜只好炒上一袋盐,交给他作为下一周的食粮带回学校。就是这样一个有时连咸菜都很难吃到的贫寒少年,埋头苦读,在中学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65年高中毕业一举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原北京铁道学院)运输经济专业,高中时代一直担任班长的他进入大学后又被推举为班长。 初到大学,黄四川光着脚,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没有被褥等床上用品,冬天的服装一律没有,只身来到学校,一个草垫陪他度过夏天和初秋,深秋到了,冬天渐渐逼近,他才亲身体会到北方的气候和福建不一样,天气冷了很多,这时,学校的困难补助发下来了,棉衣棉裤也发下来了,竟发现棉衣棉裤短了一大截,这是因为登记小了,黄四川很幽默的说,学校食堂伙食太好了,每个月的助学金足够使用,他入学体检时身高才1米7,体重才90斤,但两个月后,就象被风吹着长一样,身高变成了1米8,体重变成116斤,只好把裤腿接长一段再穿。快入冬了,同学们知道他家庭困难,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个给他一床棉被,那个帮他把棉衣棉裤加长。学校给他补助买了一双球鞋,为了省着穿,每到夏天他仍旧光脚,到了冬季把它穿上,就这样,这双鞋他整整穿了五年,直到毕业。“光脚班长”的称呼不胫而走。 黄四川回忆起在北京交通大学渡过的五年时光,感受很深,红果园是温暖肥沃的土地,每位学子就像草籽一样开始扎根生长,同学们除了学到很多文化知识外,还有校园里一草一木皆风景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60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特别是在大学生身上有种燃烧不尽的激情,那种情感,与当时轰轰烈烈的政治教育有关,也与老一代人的影响有关,也与当时革命读物分不开的。黄四川在交大校园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代,在学校里进一步确立了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入了共产党,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报答祖国和人民的培养、学校的教育。他的大学生活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踏征程 心系民众回馈社会 黄四川1970年毕业后分配到武汉铁路分局,1970年8月至1971年8月在襄北干校劳动、武汉分局政工组工作,1971年9月至1973年12月在广水工务段劳动实习。正是在工务段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培育了他对中国铁路事业的真挚的感情。在工务段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养护线路。那个时候的养路工作全靠两条腿、两只手和一些笨重的简单工具,比现在落后的多,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夏天头顶着暴晒的烈日,常常是汗流浃背,特别是到了伏天,天气潮湿闷热,还的忍受蚊虫的叮咬;冬天迎着刺骨的寒风,每天来回十几公里的路程。这简单枯燥的养路工作,并没有让这位大学生气馁,而是凭着他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好学上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踏实认真、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及干练的工作能力,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由于黄四川的突出表现,从此走上了铁路管理工作岗位。 1973年至1985年先后在武汉铁路局和郑州铁路局的局办和党办任秘书、副科长、科长、副处级调研员;从1985年起,开始步入企业领导岗位,先后担任武汉铁路分局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总经济师、党委副书记、书记;1993年提拔到兰州铁路局任党委书记、局长;1996年1月至1999年5月调铁道部任办公厅主任、政治部办公室主任;1999年6月至2006年5月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2001年4月至2006年8月任铁道部党组成员;1992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任全国政协委员。回首三十多年的工作,黄四川对自己始终坚持两条要求:第一,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尽力把工作做好,尽力做到最好,争取比其他人做的更好;第二,不管在哪个岗位,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如今,老一代人马背上读书和床头上堆满书籍那种读书不倦的精神已不多见了,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为由而加以搪塞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黄四川不管有多忙,每天定用适当的时间,安下心来,读书思考。他认为只有通过读书头脑里才能有思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才能头脑清醒。在武汉铁路局基层工作的十多年工作期间,黄四川凭借勤奋的工作态度、干练的办事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他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门艺术来钻研,在职工眼中,他是个极具个人风格常常脱稿讲话的领导,他的讲话深有哲理、条理分明、形象生动、打动人心。长时间以来,在处理公务之余,他还笔耕不辍,结合工作所做的文章对实践很有指导意义。 他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的带头人。调任兰州局工作以后,他发现当时局内严重存在干部老化的现象,先后对500多名处级干部进行了调整,并提拔了很多年轻有为的干部,干部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接着,他了解到当时兰州铁路局12万职工中有2万多职工是无房户,还有几万职工住的是危房。他下定决心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这是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关系到兰州局职工队伍的稳定问题。经开会研究,决定一年盖一万户住房。刚开始不少职工都震惊了,多数人觉得这是新来的领导夸下的海口,不一定能实现。后来黄四川在认真调研后提出了一系列规划,从资金准备到建房审批,速度之快是惊人的。第二年春节就解决了1万2千多户职工的住房问题,而且这项决定在以后上任的领导也得到了很好的完成。此外,为了解决当时铁路基层单位地理环境恶劣的问题,他还下决心,逐步将玉门铁路基层单位搬到嘉峪关,把过去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受到了当地职工的欢迎,以前安于现状的状态也得到很好改善,职工的住房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少了。就这样,在一件一件实事面前,职工们被感动了。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就焕然一新,工作起来干劲就更大了。92年兰州铁路局全年行车重大事故7件,但黄四川到任后实现了900天无重大大事故的历史最好成绩。因全局上下齐心协力,由于改革成效显著,兰州铁路局作为首个获得火车头奖杯的铁路局在全路受到了表彰。 关爱弱势群体,落实“三不让”承诺,是铁路总工会主席黄四川在任期间主抓的送温暖工程:“不让一个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这是铁道部党组和铁总向全国数百万铁路职工提出的庄严承诺,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可想而知开展起来会有很大困难,然而黄四川有信心,他认为,落实“三不让”承诺一是贯彻党的执政为民理念的民心工程,帮助和关心弱势群体,是党的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二是构建和协社会的具体行动;三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大任务;四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实现铁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五是检验各级工会成效的重要标志。落实“三不让”承诺,工会责无旁贷,哪个工会没有把“三不让”落实好就是失职,就是丢了根本。“三不让”承诺得到铁道部党组的高度重视,所有党组成员一致支持和赞同。经过全路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在管理上、资金运筹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制度,使其成为整个行业建立起来的保障机制。经过三年的实践,“三不让”承诺已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扶贫济困体系,制定了《困难职工救助实施办法》,《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实施办法》,《职工大病统筹实施办法》,具体规范了帮困补助标准和工作程序,使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并设制帮困网页,编制专门管理软件,实行困难职工救助网上报批送审动态管理。基层工会只要登陆网站,轻点鼠标,困难补助申报即可轻松完成。从而简化了工作程序,又提高了效率。2007年以来,仅北京铁路局就为8748名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2413万元,为4477名(次)患病职工支付救助金1667、73万元。使困难职工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整个铁路系统,形成了体系和机制,成就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黄四川校友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这是符合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工会作为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自觉坚持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能从根本上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关系职工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注重源头参与,充分运用职代会民主管理企业的制度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决策,全面维护和实现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利益。要继续建设具有铁路特点的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推进送温暖工程,扩大职工互助医疗保险,深入开展生活线、卫生线、文化线的铁路沿线工程,真正解决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实际生活问题。要深入开展火车头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从思想、道德、文化和各种技能上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促进职工队伍的全面发展。” 嘱学子 甘于寂寞厚积薄发 黄四川校友始终认为,校园是年青人积累知识、储备能量的地方。年青人首先要重视学习,珍惜学习机会。他始终记得就读的中学一个旁门上刻着四个字“映雪囊萤”。说的是过去生活很苦的读书人,借助放在瓶子里的萤火虫发光和月光照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认为:放任自己,松松散散,难以登堂入室;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终有所获。俗话说:“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亏;初春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正是此番道理,他叮嘱现代的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宝贵时间,耐得住寂寞,要有勤奋的精神,努力学习,除了学好专业课外,还要读一些有益的理论书,历史知识、文学艺术等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对今后走入社会大有好处。 此外,黄四川还十分强调学以致用,他认为,校园时光美好但在人生长河中尚属短暂,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走上工作岗位,要记住“不与繁花竞,寒苞晚更香”。不图形式,不赶浪头,厚积薄发,历练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有东西在涌动,就会有所作为。 他还希望母校的学生要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要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文化、懂科学、爱祖国的有用人才。 2007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黄四川将多年来的论文讲稿整理成一本《杂章偶拾》。书的封面是一幅中国水墨画,远处有山,近处是树林中的农庄,门前有条小河潺潺流过,一条小路越走越宽。封底是飞驰在山水间的中国动车组的图案。以此描绘黄四川光着脚走出农村,来到北京求学并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是最恰当不过的。 --------------------------- ►珍贵的历史记忆---黄四川(北京)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