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3年校友文萃 >

六十年代母校生活杂忆------张文忠(香港)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3-03-20  【字体:

六十年代母校生活杂忆
张文忠(香港)初中廿六组1班/高十一组4班

  一九五九年八月底,我被保送进入了母校国光中学。十三岁的小孩跟家乡一些被录取的同学一起,背上简单行李,赤脚徒步十多公里到学校,开始了六年的中学寄宿生活。

  母校当时还是私立中学,报名后要交学杂费的。但很多同学可以减免,有的还有助学金。这都是要感谢校主李光前先生的。

  当时除了就近母校的梅山同学,其他同学就是寄宿。新华楼是女生宿舍,而延安、延平楼就是男生宿舍。一间宿舍有八九张双层木床。白天赤脚上课堂,晚上拿个面盆到大饭堂通往公毅楼的长廊洗脚,穿上木屐返回宿舍。即时走廊木屐的踏踏声此起彼落,也煞是好听。至今好象还在耳边回响。请有空翻看我们六十年代初的毕业照片,可清楚看见前排的同学即使是女同学很多也还是赤脚的,那是在拍高中毕业照,颇隆重的场合啊。六十年代初六年中学生活,很多同学白天都是赤脚生活,现在回想那可是每天在做免费的脚底按摩,也不错。

  当时最喜欢的是母校的大饭堂。六十多米长,二十多米宽吧,可容纳千余人,吃饭、开大会、看电影都在这儿。一到吃饭时间,已迫不及待在门口等待值日生放行。一入饭堂即快步到蒸笼边寻找自己的饭罐。一个个四方形的大木蒸笼内各式各样的饭罐,有瓷的,黑陶的,搪瓷口杯的,但近千人几乎没有发现拿错的,大蒸笼在饭堂中间一列排开,各人很快认出自己的那个,就到长条木餐桌边,或站或坐就夹着家里带来的咸菜(腌制芥菜)、菜甫(腌制萝卜干)、菜尾(腌制萝卜叶)大块朵颐了。

  我们寄宿生星期六中午回家,星期天下午就带一罐菜甫或咸菜回来。记得有一次,慈祥的母亲看我每次都是带菜甫,便想出新花样,用白萝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用面示(南安方言,学名豆豉)煮了,下些炸过的葱头,咋一看也颇似食品店卖的肉酱了。那个礼拜,跟同窗分甘同味,幸福极了。至今还记得是多么美味,现在有时真的忍不住,买了白萝卜,上等好面示,还加了鲜肉,却怎么也尝不出当年学生时代的那个味道。说到吃,最难忘是入学不久,迎来了国庆十周年。十月一日学校在大操场举行隆重庆祝大会。现在记忆最深的是中午在大饭堂白面头、白菜炖猪肉任食,以后一九六〇年就是困难时期了。地瓜、地瓜干就是主食了。大米稀缺,但政府后来还是照顾我们这些正处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每月供应二十六斤大米,学校每餐有工友拿个装好大米竹篓,每个同学拿着饭票排好队或四两或六两,工友就用量杯装好放进同学的饭罐内。同学洗好米,放好水就把饭罐放到大木蒸笼内,到时工友拿到厨房,一个个大蒸笼叠起来蒸好,再放到饭堂给同学领取。慢慢学校发现部分同学领了米之后不舍得吃,偷偷积了起来,自己蒸地瓜吃,然后星期六带这些米回家给爸爸妈妈家里人吃。这还了得,政府是照顾发育中的孩子啊。于是学校就叫工友把大米浸水之后再发给同学。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包括我还是买了浸过水的大米然后偷偷放在窗边晾干,星期六带回家。我记得当时如果同学病了,校医开了证明,再到饭堂交给工友,就有病号餐,有米粉汤或面线汤,我就享受过几次。所以母校对同学的关怀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

  当时记得逢星期五下午有劳动课,有时就分班轮流打扫校园。还有各班都有菜地,同学轮流挑水浇菜。学校还在罗东有个高山农场,轮到的班级就要到农场耕田农作,养牛捡粪肥。高山农场还有宿舍,同学在那里生活劳动几天,倒也是另一道风景哩。

  最令人兴奋的是星期天晚上的电影会。母校有自己进口的电影放映机。这在当时全中国的中学中也是极为罕有的 。一开学注册时就发售国光中学电影俱乐部长期入场券。喜见芙蓉网陈卿胜学兄珍藏的六十年代初的学生证照片,内就夹有二张入场券。记得星期天晚上,寄宿生已络绎回校,六时左右轮值班级同学就到大饭堂将餐桌搬开,餐椅一行行排好,七时左右开始验票进场,验票员也是同学轮流担任。放映员应是李志竞老师和一位学校管电力的技师。当时会提早几天在学校大门内通道边,近传达室有一排布告板,贴上电影海报,预告星期天放映的电影。当时学校选映的是一些高质素的电影,如“冰海沉船记”,以后翻拍的就是著名的“铁达尼号”。苏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如今回想,母校在当时可以让学生欣赏许多中外著名电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这怎不令我们六十年代初的学生们感恩呢。

  说起电影,令我们难忘的还有到母校附近的部队看电影。当听来自部队的子女同学说今晚有电影,或远远看见部队操场拉起银幕,就已兴奋不已,也顾不得晚自修点名,几个要好同学相邀偷偷到部队去看电影,第二天被老师批评也在所不计了。

  六四、六五年我们高中的同学还参加了社教运动,记得我们班级被派到格内村,住在贫下中农家中,三共同,同食同住同劳动,晚上开会学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想我们六十年代初的同学除了接受学习课堂教育,更接受了许许多多的社会教育。

  六五年我们高中毕业,想不到我们高十一组是文革前最后一届高考的同学,当时高考的考场设在泉州五中。泉五中腾出几间课室让我们做宿舍,学校大饭堂的师傅们特地到五中办起临时饭堂,提供了丰富美味的饭菜。

  六十年代初的同学们经历了不一样的校园生活。不论甜与苦,都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近五十年过去了,却好像还历历在目。每个同学都有了不同的人生,却有一样应该会是相同的,我们都有一段不平凡的中学生活,而这是母校所给予的,感谢母校!

▲1、喜见芙蓉网陈卿胜学兄珍藏的六十年代初的学生证照片,内就夹有二张入场券。(张文忠)


▲七十年代,探访母校时在延平楼曾住过的宿舍留影。可见当时学生睡的双层木床。床前有学生的木箱,当时皮箱、行李箱还不是每个学生买得起的。(张文忠)


▲2a、七十年代时的大饭堂(大膳厅),可见学生就餐时或坐或站着。
▲2b、如今回想,母校在当时可以让学生欣赏许多中外著名电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这怎不令我们六十年代初的学生们感恩呢。


▲高十一组4班毕业班照
(点击照片即可放大)

第一排左起:黄棉延、黄益水、李丽华、洪碧玉、黄莲华、李若平、陈素媛、杨梅华师、苏桂英、吴昌井、颜乾丰

第二排左起:黄和端老师、李加友老师、刘水谅老师、朱先兴副校长、郑明端校长、黄双喜副校长、潘斯谈教导主任、蔡皆翠老师、潘秉贻老师、李晋江老师

第三排左起:陈加禄、李道生、陈笔芬、黄铁良、杨菊生、陈俊贤、潘华山、刘泉南、潘流才、赖国良、苏山河、黄景成、林荣祥、黄侨福

第四排左起:陈金枝、杨吉石、岺征达、郭赞興、黄笃贵、刘金城、黄灿尧、江孝司、黄应愿、黄灿炼、杨书万、黄竹林、黄万成、黄乌建、张文忠

(李志竞老师、张文忠、刘泉南校友珍贵的老相片,名单由刘泉南、张文忠校友提供)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