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2年校友文萃 >

韩文 公祠-----------------黄印尧(厦门)高十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2-12-03  【字体:

韩文 公祠
黄印尧 (厦门) 高十组

  1999年9月,应汕头动植物检疫局邀请,我们一行三人,从东山驱车到达汕头局,参观汕头港、汕头大学和动植物化验室,隔日赴潮州,在潮州动植物检疫局长陪同下,游览美丽的韩江两岸风光,跨越韩江广济桥,正面可见蜿蜒起伏的笔架山,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

一、韩愈

  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又称韩文公。他一生工文善诗,是唐代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宽关中谣役和赋税”被唐德宗贬为广东阳山县令。元和时回京任国学博士、刑部侍郎。元和14(819)年,又因表谏佛骨一事,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又从潮州召回长安任吏部侍郎。他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反对浮华奢靡的骈偶之风,提倡“文从字顺”的散文,他同唐代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为了挽回中唐日趋衰败的局势,为民请命,多次直言上谏,触怒皇帝、宦官等上层权贵,受其排挤和打击,多次被谪贬。特别是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皇帝迷于佛教,不闻朝政,派僧去扶风法门寺迎佛骨进京。当时身为刑部侍郎的韩愈不听好友劝阻,冒着生命危险,立下破天胆上朝进谏除弊,触怒宪宗,当场要将韩愈问斩,经过宰相裴度等人的力争,虽免一死,却被贬千里之外的岒南潮州做刺史。时年,韩愈已五十一岁了,在离别长安去潮州赴任时,途经商於古道的牧护关(古称蓝关),突降暴雪,积雪奇厚,寒风刺骨,他的随从张千、李万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葬埋在秦岭下边的瓦窑沟口。韩愈命大,多亏当时在牧护关修道的侄孙韩湘相救,才将他接回山洞避寒保全生命。他很伤感,悲愤交加,写下了千古名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悲壮诗句。被贬黜流放的韩愈,内心无疑是崩溃的,但成大事者总能快速顺应时境,调整好心态,他立志当个好官,把儒家积极的精神付诸行动,体察民情,身当士卒,以戴“罪”之身,在潮八个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兴修水利,治理韩江水患、解放奴婢、兴办学堂,传学于民,为民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他言传身教,对潮州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史无前例的促进作用。后人引用其文章中“功不在禹下”这一褒扬孟子的话来评价其自身,他被潮州人奉为神,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改为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这还不够,为了更好地缅怀这位有功之臣,潮州人更是在韩江边上,韩山之上,建立了一座韩文公祠,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愈爱国爱民,对民族做出了很大贡献,后人还在韩公眨官路的秦岭山巅立碑修祠院,并把韩愈的生平、《谏佛骨表》和《蓝关诗》镌刻在石碑上,千古流传。

二、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即韩愈纪念馆。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年)潮州知州王涤徙至州南七里,苏轼为他撰写了《潮州韩文公庙碑》,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及至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潮州知州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笔架山并手植橡木,遂将原本在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建于筆架山上。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对韩祠进行全面修复,2006年,国务院授予“韩文公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倚山临水,环境清幽,风水极佳,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整个韩文公祠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台阶相连。

(一)、韩祠石牌坊

  韩祠正门石甬道起端,为韩文公祠入口处,用泉州白色花岗岩建造的石牌坊,八柱五间,通面高8.04米,宽17.5米,正中刻有胡耀邦总书记1984年亲笔题写的“韩文公祠”字匾,大气雅致。

(二)、天南碑胜

  进入牌坊有甬道,甬道南侧建有现代名家书法长廊。单檐青瓦卷棚顶,匾曰“天南碑胜”,徐向前元帅书。楹联曰:“一纸文章除毒害,千秋俎豆荐忠良。”彭冲撰、蔡大燮书。碑廊总长89米,共28开间,立有启功、刘海粟、赵朴初等名家题书的大理石碑刻39通。甬道与碑廊之间为绿化带,卵石小径蜿蜒其间,假山盆栽错落有致。

(三)、韩文公之祠 

  沿碑廊拾级而上为主寺,<韩文公之祠>。古祠三间两进,总面阔18.7米,总进深31.8米。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青瓦歇山顶。头进为门厅,门首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府温承志所题隶书“韩文公之祠”石门额,梁上悬着林若书匾“三启南云”,刘海粟书匾“百世师”。过门厅有小院,左右带廂廊;后进辟三开间大堂,地面高于头进2.5米,大堂前檐悬匾“尊贤有祠”,许涤新书。中门悬匾“思韩”,朱穆之书。门内悬匾“吾潮导师”,刘侯武书。明间正中塑韩愈坐像,绯袍玉带,纱帽云靴,手执文书,旁立侍从张千、李万。龛前悬匾饶宗颐书“泰山北斗”,周培源书“百代文宗”。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南北次间悬匾陈大羽书“今古同仰”,王力书“名以文传”。祠内四壁环立有明清以来的碑刻40通,保留有道光年间题刻的楹联四对。

(四)、天水园

  过主祠南面侧门为天水园,是为纪念潮州俊彦赵德(号天水)而建,系古典中式庭园风格。园中通廊、假山、鱼池、照壁、花窗交互辉映,修竹、翠松、芭蕉、桂花、玉兰各争其美,石雕“韩愈别赵子”逼真传神。

(五)、石雕壁画通廊

  经天水园往上有石雕壁画通廊,青瓦卷棚顶。壁画以苏东坡对韩愈的称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为主题,分四个场景展现韩愈的文、道、忠、勇,总长21米,宽1.2米。顺壁画通廊移步而上为韩愈勤政廉政展览馆,青瓦卷棚顶,朱漆格扇、镂空花窗为饰,通面阔29.4米,通进深7.2米,顶高6米,面积约212平方米,内设韩愈勤政廉政事迹主题展览。

(六)、侍郎阁

  走出展览馆沿北侧石阶向上抵侍郎阁。侍郎阁与主祠同在笔峰中轴线上,为景区至高点,为两层仿古楼阁建筑,青瓦卷棚顶,占地面积1028平方米,建筑面积628平方米。首层正门悬匾:“韩愈纪念馆”,赵朴初书。二楼檐下悬匾:“侍郎阁”,刘炳森书。阁内设有《韩愈生平资料展》。阁前平台立有韩愈石雕胸像,平台垂壁嵌有巨幅题刻“吾潮导师”,赖少其书。

(七)、允元亭

  沿侍郎阁北侧山堑蜿蜒向下有允元亭,位于古祠北侧,用以纪念宋太守丁允元迁祠至现址之功绩。为蓝琉璃瓦六角攒尖顶石亭。悬匾曰“允元亭”,

三、韩祠橡木

  相传当年韩愈在祠前所植的橡木,枝叶茂盛,形如华盖,遮蔽屋檐,春夏之交偶尔开花,红白相间,甚是华丽。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四、参观有感

  我们一行来到韩文公祠前,寺前石牌坊有三个门,中间大门紧闭加锁,只有左右两侧小门开着。原来当地百姓认为,“非九五之尊,勿从中门进出”,故此将中间大门锁住,现在游客也习惯于从左右两个侧门进出。

  我们都是初次来到此地参观,漫步在清幽雅致的韩文公祠,碑文林立,仔细观看,古今往来,有多少大官名人,留下了对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韩愈,一生公正廉洁、不惧权贵、爱国为民、尊师重教关、心人民疾苦,留下浓厚的颂扬墨迹。内心中竟然有着莫名的亲切熟悉感,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中学读过的韩愈文集《师说》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词句,《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深入人心的哲理。同时也看到潮州人民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官韩愈的爱戴崇敬,建寺塑像,焚香朝拜,万世流芳。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