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9年校友文萃 >

师恩重如山----------------黄天助(南安)高中74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08-18  【字体:

师恩重如山
——记福建省南安市新侨中学高中语文老师郑守畋
黄天助(南安)高中74届

    人的一生,一入孔子门,接受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必然会得到各学科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或者再读硕,读博,其中可恭称为恩师的贤达总有几位。我认为,真正称得上师表和让人终生难忘的不多,而我念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郑守畋却是很独特的一位。

    我是新侨中学(文革期间叫做“反修中学”和“南安八中”)高中74届毕业生。从1972年初到1974年7月,我在新侨中学念了2年半的高中。当时,教我们语文的郑守畋老师,就是一位最为特别、最让人尊敬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恩师。因为他培养我对语文的兴趣和教我怎样做人,并且颇费心血地教我如何写作,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为我今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郑守畋老师福州人,原来是国光中学大名鼎鼎的语文教研组长,是由爱国华侨李光前先生创办的私立国光中学于上世纪50年代向全省延聘的名牌语文老师。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他被调到南安八中任教,当时已过知命之年。正因有这个历史原因,我才有机会与郑老师结下师生缘,才有机会在写作方面得到郑老师的耳提面命。

    郑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他备课极为认真,每一堂课都讲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因而都很成功,能够直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郑老师上每一堂课,都十分注重写好教案,并把教学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讲课时,节奏不紧不慢,说话抑扬顿挫,音频时高时低,声调铿锵有力,声音有点沙哑,一些重要字眼或重要词句,语调拉得特别长,犹如著名话剧演员在舞台上的激情表演。能够聆听郑老师授课,可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因为在课堂上听郑老师讲解,真是一种陶冶心灵的文学欣赏和精神享受。

    郑老师既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名师,也很注意通过锻炼确保自身健康的养生家,这一点很值得众多门生学习和仿效。郑老师个头不高,天庭饱满,脸色红润,精神矍烁,两眼炯炯,头发花白,不胖不瘦,步伐稳健。由于当时办学条件差,学校的生活设施不全。全校师生都知道郑老师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冬季,哪怕是数九寒天,他都坚持到学校的露天水井提水淋浴。有时同学们穿了几件衣服还冷得发抖,郑老师这位“年近花甲”的知识分子,却一桶接一桶地在井边提水洗澡。经过几十年的“不畏冷”锻炼,郑老师身体素质很好,平时很少感冒,尽管生活水平不高,身体多年无恙。如今已经93岁高龄,他仍然思维严密,表达准确,反应敏锐,记忆力极佳,还能读书看报写信看电视等。

    我从小学就比较偏好文史。在高中阶段,郑老师教我们写作,对于学生的每篇作文都用蝇头小楷,细加圈点,认真批改。其字迹工整清秀,朱批深入浅出,点拨深刻透彻,极具指导性。记得当时我写的一篇只有800多字的作文,郑老师给我极大的鼓励,给我评了88分,还写了1200多字的评语。很多同学都知道,郑老师给学生的作文评分,一般都在85分以下,超过85分,郑老师是很吝啬的。这也体现了老师的严谨治学和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当时郑老师授课的1、2班的同学,能够被评上85分以上的,可谓寥寥。

    老师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其字数超过学生原文400多字,这要花多少时间?这样细致入微的评析,对于一个要教两个班级、工作量很大的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有几个能够做到?当然,郑老师对其他同学也是一视同仁的。由于我的那篇作文他很满意,故而他对我的选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前后呼应,过渡转折,开头收尾等作了全面具体详尽的分析。整篇评语写了近5张作文纸,这让我十分感动,记忆极为深刻。这样的悉心指点,详尽批改,别人少有,感人至深。他还给我归纳出写作要弄清并掌握“十要”的诀窍:即审题要准,立意要高,选材要严,挖掘要深,提纲要写,见解要精,语句要短,段落要小,开头要简,结尾要收。然而,我的那篇作文和郑老师的评语,可惜于20世纪70年代我家的房子遭遇火灾时被焚毁。如果保存到现今,完全可以放进学校的图书馆,让后来的语文老师借鉴一下学生的作文应该如何负责任的批改,教师的评语应该怎样写才对学生有启发激励作用,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中毕业后,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较为艰难。我出生在农村,没有资格像当年吃商品粮的居民被招工到工厂商店就业,或被推荐到大学当“工农兵学员”,一定要回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若是套用古代骚人墨客的表述,应当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耕田亩做大仙”。加上我是家中独男,根本没有条件报名当兵;虽有一位四叔父在印尼谋生,但他无法帮我办理到香港去找出路。然而,在那种非常的年代,我虽然回乡务农种地,但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十月春雷惊天地,四大害虫被剪除。恢复高考,很多同时代人报名到南安八中回炉。我又回到母校的校园,又一次在课堂上聆听到郑守畋老师生动授课。补习期间,郑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宿舍,把他自己写的、上写作课要讲授的范文拿给我,要我好好读一读,因“在高考作文时或许会有所帮助”。这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你能不感动不感恩吗?!郑老师还跟我的高中班主任、数学老师李文博,新侨中学的语文老师江帆到过我家,一起鼓励我要积极“备战”,争取顺利考上大学。在我家里,郑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天助,你文史基础好,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考上大学应该不成问题。进入大学或者参加工作之后,一定要多读勤写,不断上进,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对民族有用的作家。”听了郑老师的一席话,我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一再点头表示会努力去做。尽管时过景迁,当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2013年8月18日,我到“热情似火”的省会榕城——福建省委党校,参加福建师大政教系79级大学同学的聚会。尽管吃了晚饭和安置住宿已超过19时,我还是马不停蹄地打的到福州市华林路199号登门拜访郑守畋恩师。郑老师的儿子郑敏源老大哥,特意到台湾大酒店门口接我。到了恩师家里,看到恩师仰卧床上,行动不便,与恩师久未谋面的我,心里十分难过。郑敏源大哥用福州话告诉恩师,说是南安新侨中学的学生黄天助到家里拜访他,老师非常高兴,随即伸出手来紧紧握住我的手。由于耳朵有点背,郑老师听讲很吃力,说话也不是很清楚。郑敏源老大哥告诉我,近两天郑老师发高烧,准备隔天到附近医院打点滴治疗。

    我握着恩师的手,把这次到福州参加大学同学聚会的情况及期望已久欲到恩师家里拜访的心情告诉了他,他听了也很高兴。我与恩师的深情幸会,主要做了几件事:假途福州出差,登门拜访阔别已久的恩师,重叙师生情谊,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受新侨中学高中74届同学联谊会会长戴健民同学委托,到福州慰问恩师;向恩师报告自己的生活轨迹和家庭近况;四是赠送一本近期出版的个人专著《燕山杂谈》,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在同郑老师的畅谈中,我在询问了他的病情之后,简要地汇报了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特别是通过平时的历练,不断积累,铁杵磨针,已经在国内外报刊和网络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时评、诗词、歌词等100多万字。目前,已经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诗词学会和泉州楹联学会,并且先后结集出版三部个人专著:《燕山笔谈》、《燕山丛谈》和《燕山杂谈》。

    过了几天,郑老师很快恢复了健康,他仍然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学生,并于8月21日写了一封亲笔信,8月25日我拜读了恩师的来信。在这封两页纸仅306字的信中,恩师回顾了我们40多年的师生情谊,介绍了他退休后的身体生活情况和让我转达向新侨中学高中74届同学联谊会致谢之意。最后,他语重心长地鼓励我要“为祖国多做贡献,为实现中国梦倾注更多心力。”一位让人尊敬年事已高的“灵魂工程师”,他仍在释放正能量,还始终念念不忘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是多么值得人们崇敬!

    郑老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从小学到大学,授业老师不会少于百人。真正让我敬重和作为学习楷模的恩师,南安新侨中学教我高中语文的郑守畋老师应属其一。师恩重如山,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撰写了这篇回顾我与郑守畋恩师情深如海的文章。

    8月27日晚22时,我把这篇文章发送给原新侨中学校长黄世纯,请他在新侨校刊“心桥”上登载。8月28日上午8时许,黄世纯校长来电,告知郑守畋老师在福州病逝,并于今天上午9时在福州某殡仪馆举行追思仪式。真是晴天霹雳,天不佑人。噩耗传来,使我非常震惊,十分悲痛!想不到,这次到福州拜访郑守畋恩师,竟成我们的诀别;恩师写给我的亲笔信,竟然是他的绝笔。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获得消息太迟,我来不及赶到福州向恩师的遗体告别和送他最后一程。

    安息吧!敬爱的郑守畋恩师!

2013年8月28日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